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张家口网

扫码关注沽源网

精彩内容看个够

张家口今日热点

各区县的新鲜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合作社 > 行业资讯 >

北方冬季为什么需要“地产菜”?

时间: 2014-01-18 08:55 来源: 未知 作者: 江南 点击:

    对不少北方城市来说,冬季菜价和气温往往成反比,气温一下降,菜价就容易“烧”起来。菜价不稳,源自供应波动;而供应波动,往往可以追溯到千里之外。

    随着“大市场、大流通”市场格局的形成,“南菜北运”为北方冬季餐桌增添了更多绿色,但对南方的依赖也提高了北方蔬菜供应的风险系数。首先,长距离 运输增加了蔬菜流通成本。从海南三亚到黑龙江哈尔滨,距离长达3500公里,每公斤蔬菜仅运输成本就高达1.8元,而且每一次汽柴油涨价都考验着消费者的 承受力。其次,高耗损率提高了蔬菜损耗成本。蔬菜含水量高易腐烂,加之我国蔬菜产地大多没有预冷设施,冷藏运输车也很少,蔬菜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损耗率高 达20%~30%,这部分损失将直接体现在菜价中。再其次,突发性极端天气增加了供应的不稳定性。2008年冬季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大范围交通受阻, 北方城市菜价飙升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。上述三个因素,决定了北方城市冬季“菜篮子”要拎得稳,不能完全寄望于南方的“外援”,而必须保证一定的自给率。

    当前,我国北方不少城市冬春淡季地产鲜菜占比仍然较低,其中甘肃兰州、山西太原只有20%左右,纬度更高的黑龙江哈尔滨则不足5%,在这种情况下, 呼吁北方城市为冬季储备一些“地产菜”,当不是杞人忧天。问题在于,在城镇化、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,城郊菜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;在日光温室性能不断 提升的背后,是建设成本一年年的增加;随着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,“一亩园十亩田”的比较优势很容易被“一日工一亩田”比下去……保供给和求发展, 二者能否齐头并进?在沈阳菜农李茂凤的故事中,我们看到农民对“扣棚”的积极性不减;在西安高陵县何村,我们看到了政府和市场如何各归其位“共炒一盘 菜”;在武威菜农王秀兰的转变中,我们看到了金融瓶颈也可以变成发展助推力。沈阳、西安和武威的探索表明,北方城市有能力让市民在冬季吃菜更安心,而这也 是发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的目的所在。

(责任编辑:江南)

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