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张家口网

扫码关注沽源网

精彩内容看个够

张家口今日热点

各区县的新鲜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学 > 现代文学 >

难忘一个金色粽子

时间: 2017-05-15 17:20 来源: 张家口网 作者: 杨景瑞 点击:


  端午节快到了,我想起了童年的朋友葛艳。是她给了我一个金色的粽子,那么的金黄,那么的飘香,让我永远留在了记忆中……
  小时候,我和葛艳住在一个大院里,葛艳是一个漂亮的女孩。我们一起玩耍,一起读书,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一直读到初中二年级。直到她们全家搬到下花园。在上初二的那年,端午节外面下着雨,我一个人百无聊赖地煮面条,推门走进一个人,她就是葛艳。她把一个用黄米做成的粽子送给了我。那时,煤矿工人家庭生活虽然清苦,可她乐观、积极向上,天资聪明、学习优良。她爱好读书、喜爱文学,在她的影响下,我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。我们俩是青梅竹马的好朋友。后来她考上了北大,在北京买了房子。她是我们大院的一个神话。她笑吟吟向我走来,左手拿着一本薄薄郭沫若译的《离骚今译》,右手拿着一个黍子。“朝饮木兰之坠露,夕餐秋菊之落英。”这句诗使我终生难忘。我知道屈原忠君爱民、正道直行,为楚国的强大竭忠尽智、九死不悔。他的形象深入人心,他的诗句永放光芒。汨罗江因屈原而声名鹊起,端午节因屈原而内涵充溢。黄米粽子是我一生中吃到的最好的粽子,糯糯的、软软的、甜甜的。时光流逝着、那年虽然远去了,但我们的友情单纯宜美好、萦绕在心怀……
  我还想起一件事,就是她把巴金小说的《秋》送给我看,书中关于端午节的描写也永远记在了我的脑中,巴金是我们共同喜欢的作家,我们看过老电影《家》,老一辈电影人孙道临、张瑞芬、黄宗英、王丹凤为我们塑造了高觉新、李瑞珏、梅鸣凤等艺术形象。我打开了《秋》:“端午节逼近了。在高家,堂屋前面石板过道上新添了四盆栀子花。椭圆形的绿叶丛中开出了白色的花朵,散放着浓郁的芳香。”“觉新照料着把各处亲戚的节礼都送出去了,又把应该备办的东西(尤其是各和各样的粽子)办齐了。他拉着淑华来帮忙,抄写各房少爷小姐应得节钱的名单,抄写各房男女仆人应得赏钱的名单。仆人们在赏钱外还可以得到若干粽子。”“端午节大清早下了一个多钟头的小雨,后来天放晴了。雨后的天空显得比平时更清朗:一碧无际的天幕给人带来了一种爽快的心境。还是在上午。堂屋里供桌上点着蜡烛,燃着香,左右两边聚集了全家的男女老幼。仍旧照例男左女右地立在两边,由周氏开始,各人依着次序一个一个地走到盖着红毡的拜垫上去磕头。等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拜垫以后,克明便吩咐仆人撤去拜垫。先是周氏、克明等老一辈的人互相行礼拜节。然后是觉新等晚一辈的人分别地向长辈们行礼。在一阵暄闹之衙,堂屋里又恢复了原先的清静。人们全散去了,只剩下一对红烛孤寂地在烛台上流泪,香炉里的一炷香懒懒地在嘘气,菖蒲和陈艾静静地悬垂在两边的门柱上。”这是钟鸣鼎食之家过端午节的情景,我家过去是不过端午节的也不吃粽子。后来生活好了我家吃凉糕,再往后满大街都是卖粽子的,我家也会买许多粽子吃。
  端午节又有端五节、端阳节、女儿节等叫法,俗称五月节。梁朝《绩齐楷记》记载,秭归等地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与屈原的关联。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,写下了《离骚》、《九章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问》等诗篇,其中“长太息而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!”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寄托了对人民的关爱。每到农历五月五,屈原,这个值得怀念的人,就会佩戴香草,吟诵诗歌走进我们中间。粽子,古代叫“角黍”,因为农历五月是仲夏时节,黍类比其它谷物先成熟,后来人们用黍裹蒸如三角形,所以得名粽子。从历史上看魏晋时就已盛行,唐朝成了节日市场的美味食品。明朝人们用芦叶包粽子,粽馅的品种繁多且讲究,清朝又有了火腿粽子。
  后来,葛艳大学毕业了,在一家杂志做编辑,她出版了好几部小说。她时不时把她的作品邮寄于我。每看完她的一部小说,我就想起了那年她送给我的那个金色的黄米粽子……

  作者简介:杨景瑞,男,河北省尚义县人。喜欢写作。文学作品散见河北日报、冀中能源报、张家口日报、张家口工运、长城文艺、张家口晚报、张家口广播电视报等。在茫茫人海中,乐意寻找一片安静的地方,写出自己喜欢的东西。

  张矿集团尚义煤矿宣传部,杨景瑞,13731307068
  地址:尚义县大阳坡矿区
  邮编:076771 

(责任编辑:红枫网络)

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