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张家口网

扫码关注沽源网

精彩内容看个够

张家口今日热点

各区县的新鲜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生 > 智慧 >

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

时间: 2016-08-08 08:18 来源: 未知 作者: 江南 点击:
  上世纪40年代,一个刚从美国宾州大学毕业的小伙子,来到费城一座涂料工厂里做了老板的办公室文秘。
  这家涂料厂的生产状况非常不容乐观,平均每个员工一天只能生产3桶涂料,老板左思右想,最终采取了一套奖励机制,规定“每天生产7桶就奖励20美元”,在当时那个年代,2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员工愿意为此而多付出一些努力,他们依旧懒懒散散地过着每一天,仿佛这个奖励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。
  小伙子一边做好手中的工作,一边细心留意工厂的每一个运作细节,仅用了一个月时间,他就找到了工厂的症结所在,于是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说:“老板,我可以改变工厂的现状,前提是你要放手给我一些行政权!”
  老板心想如果眼前这个小伙子真有这个能力,就算是升任他为高级管理也没问题,反正一时半会也没什么好办法,不如就让他试试,老板决定任他为临时副厂长,薪水不变,三个月内如果无法完成任务就降回原职,让老板没想到的是,在小伙子上任后的当天,员工们的人均日产量就达到了5桶,比原来增加了两桶,10天后,员工们的人均日产量甚至提高到了7桶!
  老板又惊诧又欣喜地走进车间,仔仔细细地逛了一圈后,发现除了工人们的劳动更加积极之外,就再也没有什么变化了,他究竟施了什么魔法?老板兴奋不已地跑到小伙子身边,问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,小伙子笑笑说:“我其实什么都没做,我只是把你那个‘每天生产7桶奖励20美元’的改成了‘超额完成1桶奖励5美元’。”
  老板一听更纳闷了,在3桶的基础上,“多生产4桶奖励20美元”和“每超额1桶奖励5美元”,这不是同一回事吗?更何况从奖金数额上看,20美元明显更为丰厚,为什么员工们不为20美元而努力,却更乐意为5美元而努力呢?小伙子笑而不答,他反问老板说:“如果树上有一个苹果,你觉得自己无论怎么跳起来也不可能摘到它,你还会不会去跳呢?”
  “反正摘不到,我还何必要花这个力气呢?”老板不解地回答说,“可是,这和我们的生产有关系吗?”
  “当然有关系!你说的很对,正因为你觉得那个苹果太高,所以你不会为摘那个苹果而努力,同样的,在员工们只能生产3桶的时候,7桶的目标对他们来说明显太高,无论你的奖金多么丰厚,他们都会觉得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,没人会愿意为一个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努力,所以我才把你下的规定改成了‘超额完成1桶奖励5美元’,而多生产一桶对他们来说只需要稍微加一把劲就行,当他们超额了第一桶之后,就会要求自己超额完成第两桶、第三桶甚至更多……也正因此,他们对操作程序也越来越熟练,还会主动去进行一些不会影响质量却能提高效率的工艺改革,这样一来,效率就自然会得到提高了!”小伙子顿了顿继续说,“所以,我们不能把苹果挂得太高或者太低,而应该在稍微挂高一些的同时,又要让员工们觉得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,这样才更有利于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!”
  到这时,老板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,他很快正式任命小伙子为副厂长,半年后,工厂的人均日产量达到了10桶,在10桶的基础上,小伙子又因时制宜地做出了“每超额1桶奖励10美元”的新计划,就在这种“永远要努力,永远有奖励”的良性循环中,工厂很快扭转了亏损局面,变得生机勃勃起来。
  小伙子的这套奖励机制就是后来在管理界广为沿用的“期望理论”!没错,这个小伙子就是“期望理论”奠基人、国际管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管理大师之一的维克托•弗鲁姆。
  1964年,维克托•弗鲁姆在《工作与激励》一书中这样解释“期望理论”:“当人们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,感觉到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够达到某种目标和成就,心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期望,而一个恰到好处的激励,就能直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能量与力量!”

(责任编辑:江南)

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